10月31日,《省政府各部門行政權力事項清單》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這是繼《省政府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之後即將公佈的第二張清單。歷經清權、減權、制權、曬權四個階段,對所有行政權力進行合法性審查後公之於眾,這是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保障政府依法履行職能的重要前提。
  近年來,我省各級政府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努力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讓行政權力在法治軌道上公開透明運行。
  曬出清單,
  讓權力運行有法可依
  省編辦主任俞軍介紹,2008年,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省市縣三級行政權力清理工作,建立了行政權力庫和行政權力動態調整、目錄化管理機制,併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縣三級行政權力網上運行和網上行政監察、法制監督全覆蓋。新的一輪清理從今年7月下旬開始,省政府對各部門報送的8900多項行政權力事項逐項進行審核,對沒有法律依據和與全面深化改革方向要求不相適應的事項逐項進行清理,最終確認省政府各部門行政權力事項5625項,其中省屬權力1369項,屬地管理權力4256項,精簡幅度近40%。
  推行行政權力清單制度,是依法規範行政權力運行的基礎性工作。“只有摸清了行政權力底數,才能真正做到‘清單之外無權力’、‘法無授權不可為’,讓所有行政權力的運行都有法可依。”俞軍認為。而此前的9月25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經過一年多來的清理和取消下放調整,形成了《省政府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下轉3版
  上接1版 行政審批事項由改革初期的889項減少到375項,實際取消下放調整數占原行政審批事項總數的56.9%,提前完成本屆省政府取消下放三分之一以上行政審批事項的目標。“今後,凡未列入目錄的行政審批事項將不再行使,真正實現‘目錄之外無審批’,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俞軍介紹。
  2000年以來,我省先後開展6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審批取消下放力度逐步加大,取消下放事項的“含金量”也越來越高。今年8月25日,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聯席(擴大)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全面清理省級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情況的報告,標志著省政府各部門將“不再保留‘非行政許可審批’這一審批類別”。“這樣就堵住了‘偏門’,消除了審批管理中的‘灰色地帶’。”省編辦副主任周家新說。
  政府權力的“減法”,換來了市場活力的“加法”。在宿遷市一家民營企業上班的李倩倩對此感觸頗深。2月25日上午,她來到宿遷市行政服務中心給老闆跑腿辦新公司審批事項。在並聯審批綜合窗口,工作人員收下材料,讓李倩倩3天后再來。2月28日,行政服務中心通知,她遞交的材料已經通過工商、質檢、稅務等部門的審核。“老闆看到我拿回去的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公司公章等,驚訝了半天。他十多年前成立公司時,可是花了20多天才辦完的,真沒想到現在只要幾天就搞定了。”李倩倩感嘆。
  科學決策,
  規範行政權力“不出軌”
  揚州出租車起步價該不該漲價,先聽老百姓怎麼說。10月30日,有關部門就揚州市區出租汽車運價調整公開召開聽證會,專家學者、消費者、出租車司機、出租車公司代表等25人參加聽證會,就兩種價格調整方案進行熱議。
  在我省,聽取民意依法科學決策正成為“官場規矩”。省政府工作規則明確:政府重大決策必須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把廣泛征求意見、舉行論證聽證、進行法律審核、重大行政決策風險評估、集體討論決定列為必經程序。各級政府法制機構作為本級政府常務會議固定列席單位,對重大行政決策進行法律把關。
  揚州律師許慧明的身份十分特殊,他是全國地市級城市中第一位“政府雇員”模式的“公職律師”,專職為揚州市政府提供法律服務。公職律師必須列席市政府規格最高的會議——政府常務會議,接受官員咨詢,主動出謀劃策。在許慧明看來,這反映出政府越來越重視法律,政府決策時也迫切需要法律專業人才“把關”。
  重大項目實施、重大決策出台前,均須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邀請各類專家評估。江蘇從2006年起率先探索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如今已在全省鋪開。風險評估評什麼?重點評估“重大項目實施出台是否合法、議事決策程序是否合規,是否考慮到絕大多數群眾的承受力,是否得到大多數群眾理解支持,相關應急處置預案是否完備”。僅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召開穩評專題會1472場、專家論證會1493場、群眾座談會3272場,完成穩評項目3524個,同比增加14.1%,預防和化解了一大批社會矛盾和群體性事件。
  重大決策有沒有過民意關?專家論證意見是否採納?……2013年10月25日,7個省轄市政府和36個省級機關接受依法行政“大考”,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太高等多名專家擔任“考官”,為各級政府現場打分。
  將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執行情況作為考核考評重點,並組織專家對市級政府和省級機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執行情況進行評估,這在全國尚屬首創,而我省已連續進行了3年。
  為把行政權力運行置於“陽光”之下,江蘇省市縣鄉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行政權力除需要依法保密的之外,已全部上網公開,權力運行流程、自由裁量基準等也已全部公開,透明政府建設成效初顯。
  內外監督,
  消除行政執法中的“灰色地帶”
  “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是對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行政機關的內部監督空間多大?行政覆議的公信力何在?海門市交出了一張別樣的答卷。
  2011年6月12日,海門市市長親自審理市民姚某提請的關於人社局行政不作為的覆議案,成為全國首例市政府“一把手”親自審理的行政覆議案,在全國引起轟動。
  行政覆議是“民告官”的法律途徑之一。長期以來,由於“上對下”內部監督的價值定位,加之工作機制不夠健全、資源配置不夠優化,行政覆議的公信力和透明度一度受到公眾質疑,其化解行政爭議的功能發揮也受到一定製約。而我省近年不斷在此領域“吃螃蟹”,先後推出行政機關“一把手”出席行政覆議聽證、主持審案和行政訴訟出庭應訴制度,普遍建立了行政覆議與行政審判聯席會議制度,為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群眾權益、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進行了諸多嘗試。
  據統計,2009年至2013年,全省共收到行政覆議申請26192件,受理21699件,辦結20935件。2014年上半年,省政府收到行政覆議申請300件,受理98件,辦結54件。行政覆議案件80%以上實現“案結事了”,80%以上在基層得到及時妥善處理。
  今年5月30日,經省編辦批覆同意,省法制辦行政執法監督處更名為行政執法監督局,成為全國省級政府中第一家。該局聘任林志梅等97名全國及省人大代表、學者律師等擔任省特邀行政執法監督員,按照重點執法領域劃分出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等8個執法監督組,為行政執法不作為亂作為套上“緊箍咒”、築牢“防火牆”。
  2008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出台依法行政考核政府規章,2012年又率先啟動法治政府建設階段性目標考評。經考核考評並經省政府確認,目前全省13個省轄市和超過2/3的縣(市、區)政府已完成省定法治政府建設階段性工作目標任務。
  本報記者 顧 敏 任松筠  (原標題:依法行政,讓權力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k83wkxmb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